【返回首页】
一份关于打击非法贩运文物的文件中所引用的数字,即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,来自中国的文物多达160万余件。此外,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文物被私人收藏。
另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,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,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、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对观察者网介绍,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时间跨度较长,有三个流失比较集中的时期。
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,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,文物主要的流失方式一是战争掠夺,典型代表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。二是西方探险家、文物贩子趁中国国内局势动荡,大肆盗掘或低价收买中国文物,敦煌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流失海外。
第二是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通过组织所谓的“考古”,或是洗劫博物馆等文博机构,对我国文物进行了大肆破坏和掠夺,导致大量中国文物流失到日本。此外,虽然国民政府在1930年制定了《古物保存法》,为文物出境增设了诸多条件,但由于战乱等原因,依然有大量文物被盗掘、劫掠、走私出境。
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,随着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密切,打击文物犯罪的难度也大大提高了。这一时期的文物主要通过盗墓、走私的方式流失海外。
不少西方知名博物馆都藏有数量庞大的中国文物。以此次丢失文物的大英博物馆为例,公开数据显示,其现有藏品800多万件,中国藏品约2.3万件,约2000件长期展示。知名藏品包括宁波天宁寺大钟、东晋顾恺之《女史箴图》、西周康侯簋、商双羊尊、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以及大量敦煌莫高窟文物。